北京总部(全国通用)
400-090-3910
上海分部
13911340419
广州分部
13161766437
尽管行业内对区块链的前景,都无限期待,但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是:只有技术骨架的区块链,如何冲破理论,落地场景?
各路创业公司,开始撸袖上阵。他们几乎都站在了十字路口,面临抉择:一类玩家是,寻找落地场景,尽快开发应用;另一类玩家,更有野心,试图搭建区块链系统,布局生态。说白了,一个关注眼前利益,一个布局长远未来。两种方式,孰优孰劣?未来都会有哪些想象力?
1、理论照进现实
是追求唾手可得的短期变现,还是选择前路难明的长远利益?这是一个问题。还好,两者都不缺践行者。近期,区块链技术与各种场景结合的消息越来越多。布比和阳光保险推出“区块链+航空意外险卡单”;蚂蚁金服上线“听障儿童重获新声”公益筹款项目;唯链和某奢侈品达成合作,给奢侈品配上唯一身份ID,声称再难伪造假货。
而国际上,开始更多想象力。洪都拉斯房产,澳大利亚邮局,都借助区块链技术安全透明、可溯源、不可篡改的特性,来解决生活领域注册登记、身份认证和数据存储等现实应用问题。
而另一些公司,则试图搭建新的立体多维生态。先来看国际大玩家们的动作:超级账本(Hyperledger),一个Linux基金会领头、IBM等巨头加入的区块链开放平台。
而新秀以太坊,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平台、一种编程语言,可以用来编程,分散,担保和交易任何事物。国内的玩家,也紧跟其后,开始了布局:太一云科技,BitSE、布比等国内区块链创业公司,在接受一本财经专访时,均透露,已开始尝试或者计划建立一个开放型平台,以吸引更多的极客、创业者。
无一例外,他们都在试图通过区块链,搭建一个系统,极客、开发者们,可以在这个系统上,开发自己的应用。类似于,苹果、安卓系统,然后再在上面开发APP。
2、赌博还是鏖战
实际上,无论是选择从应用切入,还是搭建平台,建立生态,恐怕都是荆棘密布。如果从应用切入,前期的投入少、门槛低,如果场景无缝衔接,很快就能变现。
但值得注意的是,很多场景,都是各个公司找到区块链技术团队,主动提需求,区块链公司就沦为了“技术提供商”。这也可以理解,在技术尚在磨合的早期阶段,技术团队很难主动嫁接场景,而是场景主动寻找技术。但是,如果以后要扩大再生产,匹配更多的场景,只能招聘更多的技术人员,最终人力成本会上升。
当然,这个问题,有破解之道。就是通过用一个“平台”到“生态”的故事,拉高估值,吸引投资。但是,就算故事获得了投资人的青睐,后面还得面对“对手”的狙击。
每个平台都想成为行业标准,获得独一无二的话语权,这种同质的开放平台、多维生态的竞争,往往惨烈,横尸遍野。就像,横跨两个世纪的游戏主机大战。
那么,既然搭建平台前路漫漫,为什么创业公司依然前仆后继?
因为这个铁王座,诱惑力太大。如果平台成功升级为生态,那么创业公司,直接晋升到食物链顶端。风险和收益总是成正比。对于创业者来说,最不缺的,就是冒险。前方的风景再美,但在抵达前,没有人能判断,是绿洲,还是海市蜃楼。
3、未来想象力
实际上,应用和平台,两种模式,做到极致,都有无限想象力。就算是供应商,做到极致,也能出现IBM,他们给行业提供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,实力让人望尘莫及。
平台做到极致,就可以形成安卓、苹果系统,“躺着赚钱”。目前,国内很多区块链创业公司,往往选择同时涉足应用和平台两种模式。用应用,快速实现技术落地和盈利,支持平台研发;用平台,布局未来,拉高估值。
在这个循环的过程中,区块链创业公司还将面临着许多其他挑战。一方面,是来自政府的监管。太一云科技高层在接受一本财经采访时表示,目前,政府最关心的,就是区块链技术的安全、合规、无漏洞。对于监管者来说,这项技术是否安全,才是核心。
因此,小规模测试、点滴放开政策,必然是未来政策走向。另一方面,是区块链技术本身的发展。各种所谓的技术落地,多数还处在测试,甚至绘图阶段,比如近期出现被盗、硬分叉风波的以太坊,说明区块链技术依然不成熟,面临一系列现实问题。
作为交易所系统专业服务商互融云表示,不管是应用,还是平台,在区块链领域游弋的玩家,都要经历技术风口前期的风险和鏖战。到风口崛起、尘埃落定的那一天,前面还有漫长征途。